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公司新闻

甘松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特征描述。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8-10     浏览次数:     

  甘松为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根状茎木质、粗短,直立或斜升,下面有粗长主根,有烈香。叶丛生,长匙形或线厘米,主脉平行三出,无毛或微被毛,全缘,顶端钝渐尖,基部渐窄而为叶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花茎旁出,茎生叶1-2对,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基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倒披针形至披针形,有时具疏齿,无柄。[1][5]

  花序为聚伞性头状,顶生,直径1.5-2厘米,花后主轴及侧轴有时伸长;花序基部有4-6片披针形总苞,每花基部有窄卵形至卵形苞片1,与花近等长,小苞片2,较小。花萼5齿裂,果时常增大。花冠紫红色、钟形,基部略偏突,长4.5-9毫米,裂片5,宽卵形至长圆形,长2-3.8毫米,花冠筒外面多少被毛,里面有白毛;雄蕊4,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丝具毛;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瘦果倒卵形,长约4毫米,被毛或无毛;宿萼不等5裂,裂片三角形至卵形,长1.5-2.5毫米,顶端渐尖,稀为突尖,具明显的网脉。花期6-8月,果期8-9月。[1][5]

  甘松喜冷凉、湿润的气候,选择排灌方便、含腐殖质丰富、中性或微碱性的沙质土种植。一般播种方式为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1][5-7][11]

  甘松原产中国四川、甘肃、青海等地,[10]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26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地。[7]

  育苗地:苗床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或腐殖质多的土地为宜。[2]

  大田移栽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养分水平中等以上,pH值在5-7之间。种植基地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2]

  育苗地:整地时,要将地深翻20-25厘米,每公顷施3300-4950千克商品有机肥作基肥,然后整平作畦。畦宽1.0米-1.5米,畦长因地势而定。[2]

  大田移栽地:秋季收获作物后随即整地,整地时要求深耕,同时每公顷施3300-4950千克商品有机肥。移栽前要将地面整平,并且依据地势,修好排水沟。[2]

  种苗选择:种苗选择根长在3.5厘米、根粗1.2毫米以上,无分杈,皮色正,无病虫危害的种苗作栽培用。[2]

  种植方法: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进行定植,开深沟,将种苗顺沟斜放于沟壁上,尾部不得弯曲,根系要自然舒展,覆土。[2]

  覆盖:种子播完后要覆盖遮荫,覆盖物为松枝、麦草或豆秸等,覆盖程度以遮住地面为准。当苗高5厘米时,将覆盖物揭掉。[2]

  苗期管理:苗期应保持畦面潮湿,以利出苗。苗长大后可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即可。育苗地要做到勤除杂草,防止草荒,苗高5-7厘米时适当间苗。拔草要选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时分进行。[2]

  大田移栽地灌溉:移栽后及时浇水防旱,成活后可少浇或不浇水,防止烂根。生育后期,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即可。[2]

  中耕除草:移栽后第一年除草1-3次,第二年除草1-2次,保证田间无杂草。[2]

  褐斑病防治:褐斑病发生时,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的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防治。[2]

  甘松根及根茎可入药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腕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外用可治牙痛,脚气肿毒等症状。[12]

  【藏药】榜贝:根治疗头痛,胃痛腹胀,急性胃肠炎;外用于牙疳,龋齿(泡水漱口),煎水洗脚气浮肿《滇省志》。榜贝:根及根茎主治白脉病,陈热病,中毒热病《中国藏药》。[3]

  【维药】松布力印地:根茎用于失眠健忘,心悸不安,食欲不振,高血压,胸膜胀满,气喘咳嗽,小便不利《维药志》。[3]

  【藏药】榜贝:根及根茎用于寒湿内阻,心腹胀痛:外治牙疳,龋齿,脚气浮肿《藏标》。榜贝:根及根茎主治白脉病,陈热病,中毒热病《中国藏药》。[3]

  【蒙药】乌俄尔图-胡吉,邦伯:根茎及根用于胸腹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牙痛;外用适量,熏烟可辟秽气,泡汤漱口或研末敷患处或煎汤洗脚,治脚肿《蒙药》。[3]

  【僳僳药】托质几莫:根用于胸腹胀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牙痛《怒江药》。[3]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0年 ver 3.1)——极危(CR)。[6]

  2024年7月,在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金顶寺,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人员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发现十多丛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植物——甘松。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123-4567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