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
从2006年引进模式节目《舞动奇迹》开始,《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奔跑吧兄弟》等多档节目的成功,让各大电视台意识到好的节目模式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始向外寻求好的节目模式,“节目模式”一度成为行业热词。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节目模式引进、本土化模式节目研发及制作基地——世熙传媒,一直在综艺引进模式上不断探索着。
在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节目模式”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综艺节目的兴起始于海外,海外模式的引进丰富了荧屏,提升了中国电视制作水平,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从2006年引进模式节目《舞动奇迹》开始,《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奔跑吧兄弟》等多档节目的成功,让各大电视台意识到好的节目模式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始向外寻求好的节目模式,“节目模式”一度成为行业热词。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节目模式引进、本土化模式节目研发及制作基地——世熙传媒,一直在综艺引进模式上不断探索着。在世熙传媒公司,我们采访到了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引进的标志人物——刘熙晨。
刘熙晨,世熙传媒CEO,一家版权模式引进、分销和创新公司的掌舵人,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应该有模式意识,本着尊重模式的角度,来研发、创新我们自己的模式,来让我们自己的模式走进国际市场,得到市场应有的回报和价值,增强中国原创模式的影响力、传播力,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现在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制作人第一要选择的是节目模式,很多综艺节目昙花一现与选错模式有很大关系。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能算是好的模式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难回答,来看看欧美的模式,能够发行到、授权到几十个国家甚至上百个国家的模式,都有很独特的地方,有原创性,差异性、可复制性,同时制作方法很成熟。但并不是具备这几个模式标准的模式,都能在一些国家得到很好的制作和反应,不同的国家制作出来的反响都不一样。简单地讲,什么是好的模式呢?我觉得具有原创性、能够带来观众收视兴趣的,具有较强可复制性的才是好的模式。”
海外综艺节目模式的成功让中国电视人开始了大量的引进,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有些节目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节目在某种程度上有文化的烙印,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不是所有的节目模式的表达方式及传递方式都适用于中国的受众。在刘熙晨看来,在引进模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节目能不能在中国落地,要考量很多方面,比如首先就是导向方面,这个模式所表达的、所涉及到的主题适不适合引进,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尤其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来综合考量和评估。 第二要考虑的是,这个模式在中国有没有新鲜度和差异性,第三就是,它的制作方法足不足以让我们执行生产。”
在节目生产中,创意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节目模式引进是否会导致本土综艺的创意缺乏的问题,刘熙晨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有这个担心,我觉得,很多事情或现象过度或集中爆发时,都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引进模式也不例外,如果不加节制,过于依赖模式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另外,客观地讲,从模式引进来看,国内的电视节目生产需要发展的过程,就像我们各个行业的国际化一样,需要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电视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方法,把他变成我们自己的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从世熙传媒从事模式研发的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我认为不必太担忧引进模式会导致我们自己的创意匮乏。因为我觉得我们创意匮乏的根结并不在于模式引进本身。我们的创意能力不足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纵观这些年中国电视节目行业的发展,各种综艺节目虽然层出不穷,但从名称到类型,从内容到嘉宾,同质化现象严重,其结果就是产品单一使受众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同时削弱了综艺节目的收视价值,降低受众的收视热情。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刘熙晨说:“在十年前,还没有模式引进的时候,电视台就有这个现象叫跟风。比如一个电视台做了个情感类的访谈节目,所有电视台都模仿,因为觉得这个节目有收视率,就跟着做,跟风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我们的原创力不足,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我认为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现在定位为综合性频道的频道数量太多了,像美国一个国家的综合频道也就是三到四个,其他都是专业频道、分众频道,而在我们国家,一个省一个综合频道再加上央视,就有30几个综合频道,这么多频道都要做综艺节目,节目形态就那么七八种,必然导致同质化,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种雷同。”
现在网络综艺发展迅猛,身处高热度的产业环境之中,网络综艺节目点击量攀升,相关话题也成为关注焦点。对于新的平台发展形式,刘熙晨表示:“互联网的视频内容未来是一个重要的生产方向。我们(世熙传媒)去年已经在与视频网站合作节目,合作之后我们也有很多的感触 ,视频网站对综艺节目模式本身和制作规律的的认知需要深入和深化的过程。换句话讲,我们跟电视台合作,在生产过程同的理念会更多一些,而跟视频网站、跟新媒体合作,需要我们带着更多的想象力去探索和摸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尊重制作规律,如何来对节目的价值进行判断,如何来开发节目的新媒体属性,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磨合过程。总得来讲,我们需要针对新媒体来选择研发更适合新媒体的节目模式。”
寻找符合当下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的节目,是制作方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观众定位,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节目受众群体也在发生变化,从年龄到受教育程度到喜好都在快速变化,连我们整个生活环境都在快速变化。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节目研究目标受众,另外一方面,要看到节目的受众在快速的变化,中国综艺电视人要适应这个变化。总的来讲,观众需要的是既好玩、好看,又能够得到这种情感共鸣的节目,这才是好节目。”
中国的综艺节目近年来快速发展,就目前来讲,“还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刘熙晨说,“现在制作综艺节目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广告主投广告,换句话说,就是收视率。这就导致制作节目的媒体的责任和价值观承载得不够。很多节目让观众觉得很无聊,就是为游戏而游戏,为乐而乐,难以体现作为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实不管中国也好还是欧美国家也好,负责任的大的媒体都是很重视传递价值观的,这种价值观的传递,需要和广告的运营、收视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现在处于节目量快速增加但是节目质量还有待快速提升的阶段,很多制作方只关注到收视率和广告客户,还没有更好地让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的社会效益,跟收视率结合好。既有收视率,又能承担主流价值观传播的节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
如今,中国综艺节目已逐渐地开始模式输出,世熙传媒将与湖南卫视合办的《挑战麦克风》的节目模式销往国外,直接推动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化节目模式的诞生。由于电视节目进入市场比较晚,虽然中国电视产业在十年前就开始引进模式,但是真正的制播分离市场的形成只有两三年时间。在这两三年里,中国引进更多的模式,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生产运营,应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综艺的发展还是很快的。随着中国电视人越来越注重原创、注重研发,就能够尽快地吸收、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的创意方法,尽快地创新自己的节目模式。
刘熙晨总结说:“能创作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模式关键取决于我国电视产业的生产方式发展的水平,其背后是内容市场化水平的高低,继续推动制播分离、深化内容市场化的水平,有利于我国综艺节目水平及模式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