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
10月25日中午,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游览,望着身边成片的草地却不能坐下休息,带队老师被值班保安明确告知“不能上草坪”,引得路过的游客也纷纷表达不满:为什么很多国家的草地能跑能躺能野餐,我们的草坪却连孩子也不能上去玩耍休息?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禁止踩踏草坪”是从小接受的教导,但随着帐篷热、露营热的到来,开放草坪已成为市民对绿地的深层需求。记者询问各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得知“只要是没有围栏的草坪,大家都可以上去游玩、运动”,但在实地走访中,市中心的公园的绿地多为景观草坪。
那么问题来了:同为大型绿地,为什么有些“是景观”有些“可踩踏”?草坪“踩”与“不踩”的界限何在?
10月25日,一群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想到静安雕塑公园草坪休息,被保安劝阻
10月30日上午9时,静安雕塑公园内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游客中,不时有人走上最正中的大草坪拍照。但游客往往踏上草坪没多久,公园内复查草坪巡视的保安就会从远处吹着口哨跑上前教育。
在大草坪一侧,树立着醒目的“景观草坪,请勿踩踏”的标识,只是如若行人从别的方向进入草坪,可以表示自己并未看到提示。也不乏熟悉的游客故意对提示语视若不见,快速跑上草坪对着雕塑取景。因此,当天上午记者看到保安甚是忙碌,为了劝阻不同方向的游人不要进入草坪而来来地跑。被劝阻的游客大多不服气,有带着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表示“这么好的草坪就不该只供观赏”,也有附近的居民争辩“这个公园的草坪以前明明是可以踩踏的”。
静安雕塑公园内有多片大面积草坪,记者在公园内走上一圈,发现每一片草坪旁都竖着提示语,不是“景观草坪,请勿踩踏”,就是“养草期间,请勿入内”。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公园内不少雕塑是要和草坪结合在一起观赏的,这一类草坪属于“景观草坪”,常年不允许踩踏;而在公园塑胶跑道旁的几片草坪,则因目前正处于“养草期间”而不被允许踩踏。
位于上海音乐厅旁的广场公园情况类似。公园附近高楼耸立,每天中午时分,周边公司的员工会到公园内散步午休。11月8日中午12点时,几位市民正准备在靠近湖边的草坪上坐下,保安就吹起了哨子。
“草坪又没围,为什么不能坐?”被阻拦的市民这样反驳。从现场看,这是一片开放式草坪,四周并无围栏,只在靠近西侧的路口处竖着一块“禁止踩踏”的牌子。保安解释道:“之前有好几块指示牌,考虑到影响花卉和草坪整体美观,几个月前撤掉了。”
被阻拦的市民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保安也很烦心。这块面积上千平方米的大草坪在东西两侧分别安排了保安人员看护,但他们直言,当被市民质问“上草坪到底违反了哪条法律法规”时,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好言相劝。他们还曾遇到不听劝阻的年轻人,直接铺了垫子躺在草坪上睡觉,对吹哨劝阻也不管不顾,最后这位年轻人还报警闹到了派出所。公众对开放草坪的需求可见一斑。
过去一周,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位于市中心的公园绿地,“禁止入内”占了多数。以黄浦区为例,除复兴公园之外,南园滨江绿地、丽园公园、淮海公园等其他所有公园内的绿地均不向市民开放。
针对为什么辖区内的多数绿地不向市民开放的疑问,黄浦区公园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解释:“一方面,上海市的公园布局有相关规定,市中心很多公园面积偏小,草坪设计呈小块状分布,本身并不适合踩踏;另一方面,大多数公园内的草坪在设计时就是以观赏性草坪为主,只适合让游人‘饱眼福’,一旦开放给市民踩踏,需要整块整块换草坪。”
公园的草坪哪些向市民开放,哪些只能观赏?记者致电各区绿化和市容管理部门,得知目前全市并无统一的可查询的平台,是否开放由公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比如静安区有21座公园,每个公园不止一块草坪,是否开放、开放时间均由公园自己决定,公园会结合每块草坪的草种、养草期、人流密度做出灵活调整。而从目前各区绿地开放数量来看,市中心的绿地开放较少,郊区开放多一些。
黄浦区目前的公园中,只有复兴公园内有一片开放绿地。为了提高绿地的耐踩踏性,这片近8000平方米的草坪将不同草种混种在一起。随着季节更替,绿化养护人员也会根据土地情况进行草种调整:秋冬季会种植冷型草,到了夏天再换一批耐高温的草种,如马尼拉草等暖季型草坪。
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称,市中心部分公园种植的是观赏性草坪,常伴随各类观赏花卉和相关展览,草坪开放时段较短。例如,前文提及的静安雕塑公园,目前有雕塑展,草坪是不开放的;同处市中心的静安公园不建议成年人进行踩踏草坪,但面向小朋友开放,园方为此安排专人在现场巡逻解释说,“由于草坪种植是冬季型草,大人的体重相对较沉,不利于其生长和养护”。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如果有孩子在草坪上打闹或摔倒,大人也可以快速走上草坪干预。
内环外的公园面积较大,草坪块数也相对较多,更有条件对公众开放,如大宁公园日常会通过分地块、分时段对草坪进行养护,来确保公园内常年都有向公众开放的草坪区域。
和中心城区相比,杨浦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的公园绿地开放得更多些,只要是没有围栏的草坪,大家都可以上去游玩、运动,而在非草坪养护期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许多绿地对公众开放帐篷区,可以自行搭帐篷露营。
到了郊区,绿地开放程度更高。以金山区为例,本着“能开尽开”的原则,已经开放了十余座城市公园草坪区。这些开放公园内种植的多为百慕大和狗牙根等耐踩踏的草坪,养护人员也会定期修剪草坪,同时为草坪区域做好补种工作,保持草坪常绿的景观效果。
不少人提出过疑问:为什么国内的草坪多是景观草坪,但欧洲、澳洲的草坪是用来奔跑、聚餐、晒太阳的?尤其是这两年,当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在家门口搭帐篷“享绿”的需求,不同公园绿地的管理也发生着改变:有的禁止入内,有的允许踩踏。究竟原因何在?
“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是人多草坪少,养护经费跟不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赵蔚近年经常参与社区环境更新类项目,其中涉及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布局。据她了解,因为草地的维护成本远高于树林灌木,所以设计建设公园绿地时,草地比例相对低。
“草坪是否允许踩踏,虽然和草坪上的草种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养护成本问题。”赵蔚说,现在的公园草坪很多都会选用耐踩草种,比如狗牙根、黑麦草等等,但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流量大,允许踩踏的话对草坪的磨损和质量影响大,需要更频繁的养护。“为节约成本,一些公园自然会采取限制进入的方式。”在她看来,开放的绿地少市区少、郊外多,主要也和人流密度相关。
“国内很多绿地是按照观赏性草坪设计的,从一开始就没考虑成为人的活动范围。”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炜华告诉记者,作为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也很希望人们都可以走上草坪,这样人群可参与的活动范围就大了,但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的人流过于密集,绿地确实很难做到完全开放。
高炜华提到了“人均绿地”概念,“欧洲国家要上草地的人流量和他们拥有的草地量的比例,使得他们哪怕完全开放,也不会出现人群大规模踩踏的情况;但我们的公园绿地,人流量非常大,尤其是市中心的公园,一旦公园完全开放,必然每天都会被人踩,到最后就是没有草。”
站在专业角度分析,高炜华认为草坪禁踩分两个方面:一是草种经不起踩,二是土壤不宜经常被踩。“大量的踩踏会让土地形成板结。哪怕有的泥土地面上并没有草,经过反复被踩,土地也会变硬,造成地面透水、透气性不好,最终不能长草。”因为工作关系,高炜华也多次被人问及“为什么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就可以踩踏”,事实上,高尔夫球场上的果岭草并不适合踩踏,“但一个人打高尔夫球,和一群人打拳,所谓的踩踏完全是两码事”。
一边是市民对开放草坪的巨大需求,一边是市中心公园还是以观赏性草坪为主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矛盾,能否从设计上增加公园内可踩踏草坪的数量呢?高炜华解释,公园内的绿地是固定的,每块绿地又会有叶绿含量指标,草地、灌木、树木的设计布局,直接会影响公园周边的降尘、降噪效果,并不是市民对草地有需求,公园就应该拿出更多绿地单纯种草。
万科集团环境专家孙铭远给出的解释更为直接。“国内外对于草坪的理念并不相同。就好比国外落叶不扫,国内大多是扫的。国外草坪上的暖草,到了冬天会任由它枯黄,国内对草坪有绿色执念,公共绿地和小区内的绿地大多会在暖季型草上撒一层冷季型草(黑麦草),通过冷暖草交替的方式确保草地常年绿油油。”
高炜华也举例,有一类匍匐型的草叫结缕草,很耐踩,从专业的角度会觉得草坪上用这个草挺好,很多足球场以前都是用这种草,但所有匍匐型的草冬天都会泛黄,公园绿地为了能保持青绿的视觉效果,宁愿选用不耐踩的观赏型草。
孙铭远直言,其实人和动物的踩踏,能在无形中帮助青草传播种子,这也是各类草地繁衍后代的方法之一。“景观草坪也不是完全不能踩踏,只是因为担心控制不好量,不得已选择‘一刀切’。”以小区为例,一片草坪10个人踩和100人踩,对于青草和土壤的影响肯定不一样,为了便于管理,告诉业主“请勿踩踏”最方便。“一旦开放,如何要求前100个业主可以踩,第101位业主不能踩?这不是人为制造麻烦吗?”
“草儿青青,脚下留情”是国人从小就听的教导,但近两年,每到周末、节假日,到公园绿地上搭一顶帐篷、铺一块地垫,与家人朋友共享大自然成为一种新选择、新风尚。当人们对于绿地的需求从观赏变成了观享,一些公园也顺应这一需求,拿掉了“请勿踩踏”的提示语,为人们亲近绿地提供便利。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市中心的公园内还是多以观赏型草坪为主,而被频繁提及的原因是“中心城区人流量大,一旦开放,踩踏严重”。但记者特意去看过清晨的复兴公园。作为黄浦区唯一开放绿地的公园,公园内人流量不小,但聚集在草坪上的人却并不多。进入11月,这块大草坪已略微发黄,绝大部分前来早锻炼的市民分布在公园的空地和长椅上,只有部分孩童和家长惬意地享用着草坪——孩子们奔跑嬉闹,尝试着各种运动;大人或躺或站,享受着秋日阳光。因此,中心城区不宜开放绿地的假设未必成立。
此外,就我们采访中所了解的,某公园为了确保一块2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不被踩踏,安排了两名保安巡逻,另有两名专员查看监控,这其实也是景观草坪的维护成本。而这样一片草坪,在被预约进行付费拍摄或者公益广告拍摄时才会有收益。对此,一些市民的发问也颇值得思考:既然收费上草坪拍摄是被准许的,那么市民是否可以支付费用到草坪上休息?
如何让市中心的公园绿地实现开放共享,考验的是公园和城市的管理服务能力。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为分散管理的公园绿地建立统一的“可踩踏数据”,供有“享绿”需求的周边居民动态查询,应该算不上技术难题。
襄阳公园内可以踩踏的大草坪上,并无行人踩踏,只有活动方在搭建活动架 谢飞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