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行业知识

【牢记习嘱托】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7-22     浏览次数:     

  2017年10月16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完工蓄水,基本实现了汾河全年不断流。 李泽锋摄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出了汾河两岸三晋大地的秀丽风景,让人油然而生对山西的向往之情。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沉沉谷穗、茁壮青苗、清澈汾河,见证着一年来的深刻变化。“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习铿锵有力的话语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一年来,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初具规模,现代农业产业园蓬勃兴起,杂粮、干鲜果、草牧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长足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稳步前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时隔一年,本报采访小分队走进小杂粮生产基地、走进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走进汾河中游核心区,感受青山绿水黄土里的点滴变化,和这里的干部群众一起,讲述他们为幸福生活奋斗的激情时光。

  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闸坝蓄水运行;“五水济汾”向汾河调引客水5亿立方米;汾河清水复流北赵联接段工程通水,实现了黄河与汾河再牵手

  本报讯 (记者范珍)6月9日,在太原市上兰村西南,汾河水从峡谷出山口奔涌而出,顺河道蜿蜒而下,碧绿的河水与两岸青山融汇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而在不远处的汾河一坝综合治理工程工地上,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装载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紧河道内的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柴向斌说:“汾河一坝综合治理工程是由蓄水工程、水电站、堤岸加固及河道疏浚等组成,工程完工后将把汾河一坝打造成集引水、供水、发电、教学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全省水利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习去年在我省视察时特别关心汾河流域的生态治理,要求“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一年来,我省牢记习嘱托,坚持“问题导向、建管并重”的原则,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治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组织机构工作规则指导意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投融资指导意见》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效机制。纵贯6市27县绵延716公里的汾河干流上全面掀起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的新高潮。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我省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近期与远期结合。2017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闸坝的土建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蓄水运行,标志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大水网骨干工程,实施“五水济汾”向汾河调引客水5亿立方米;严格控制流域内地下水开采,加快流域重点泉域保护区和河源保护区内煤与非煤矿山企业的有序退出,全省年压减地下水开采1.23亿立方米;把节水优先放在首位,在汾河流域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4万亩。围绕改善汾河水质,我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强化治污与增水并重,环保、住建、农业、水利等部门联动,打响了全流域“黑臭水体”歼灭战,并通过汾河水库、汾河二库联合调度,向汾河河道补充生态基流。2017年12月,汾河清水复流北赵联接段工程通水,实现了黄河与汾河再牵手,在从根本上解决西范、北赵两个大型灌区农业灌溉水源问题的同时,向汾河下游实施生态补水,改善了河道水质。汾河水量在增加,汾河水质在改善,汾河两岸的风光也在美起来。如今,全省沿汾河城市水面景观和绿化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太原城区三期汾河治理、古交城区段、临汾汾河两岸、稷山城区段汾河美化和湿地建设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文水、祁县、平遥、介休、尧都等县区堤外湿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眼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持续推进。下一步,我省将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短安排”和“长打算”相结合,实施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饮用水、地下水、流域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推动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6月6日一大早,胡瑞又开始了半个月循环一次的洒水养护堤岸工作。在汾河清徐段的河道中,河水缓缓流动,两岸绿草青青。

  走近细看,记者发现汾河岸边长满的并不是野草,而是从大堤两侧护坡固堤的袋子中长出的小草。看到记者的疑惑,胡瑞说:“这些袋子叫土石笼袋,是土工织物袋和铅丝网笼组合成的一种新型堤岸防护技术,将装好种植土的土工织物袋置于网笼内固定在堤岸两侧,袋顶内附草种,这样既可以起到抗冲、耐久的护岸作用,同时还兼具了生态和美观的效果。”

  胡瑞是省水工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02标项目部的施工人员。临近中午的汾河岸边,日照越来越强烈,但是胡瑞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消减。他一边浇水,一边望着土石笼袋里长出的青草,欣喜地说:“搞了很多堤防工程,这个还是第一次用,春天草长出来的时候,大家可高兴了,感觉水利工程也增添了绿色。”

  “这是高羊茅!”“这是早熟禾!”“这是狗牙根!”在休息的间隙,胡瑞给记者介绍起土石笼袋里长出青草的品种,有些草已经有十几厘米高了。省水工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02标项目经理杨建生接过话:“土石笼袋的工程施工难度并不大,但却是个精细活,必须要保证袋内填土密实,袋体张紧,网笼绑扎紧密,摆放齐整,这样才能保证护堤效果和草的成活率。今年4月初,我们02标工程段就开始对土石笼袋进行定时洒水养护,现在已经大面积形成岸绿效果。”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从汾河二坝开始至文峪河入汾河口处,途经太原市、晋中市和吕梁市3市5县(市),全长82.2公里。工程在核心区干流上共布设蓄水闸坝15座,并于2017年10月开始蓄水运行。护坡怎么做?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现场负责人闫建斌告诉记者:“我省是国内河流全流域生态修复的首个省份,对工程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选择汾河中游蓄水段两岸堤防防护形式时,经多方考察请教省内外专家,抛弃了以往的砌石护岸方法,最终确定了更加注重生态的土石笼袋方案。”据闫建斌介绍,土石笼袋的应用既能防止河道水流对堤防的冲刷,还能在顶部长草,形成岸绿、景美的效果,同时减少了石料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改善水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土石笼袋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的大量应用,在我省河道生态治理上尚属首次,新的防护技术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护岩硬化。水利工程不但要发挥防洪、灌溉以及供水、发电等作用,也开始注重对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使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加合理,真正地造福子孙后代,水清岸绿的动人美景将不再是奢望。

  为了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主河道里的施工任务,我们采取三班倒工作制,24小时不停歇地施工。汾河一坝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太原市城边,环保要求高,各项施工都要和一坝的供水相协调,难度非常大。但是我和我的同事们把习的嘱托变成压力和动力,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我今年51岁了,一直生活在汾河岸边,见证了汾河几十年的变化。以前的汾河就是乱石滩,垃圾遍地,一下雨就把周围淹了。后来,上游建好水库,不怕水淹,却也没水了。这几年,通过对汾河的持续治理,河里水大了,水也清了,村里废弃的井里也有水了,城里人都喜欢到我们这里来游玩。等汾河一坝治理好以后,我们上兰村肯定会更美!

  柴庄水文站位于襄汾县南贾镇上鲁村的汾河岸边,我在这里工作了13年,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汾河水,见证了汾河水势涨落、水质变化。以前在汾河岸边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现在的汾河水年径流量大了、水质也在逐步改善,从2010年时发现第一条小鱼,到现在河边已经有垂钓的啦,水小时还能看到有鱼儿游过,我们在汾河边上工作的心情更舒畅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123-4567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