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知识
“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初夏时节,蔷薇盛开。正如刘禹锡诗云:“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这是一首惜春词,词人感叹春天的逝去,无限惋惜。“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的开篇感叹春归一去杳无踪迹,颇有落寞之感。刘禹锡《忆江南》中也写春天归去,但春天亦是有情人,和洛城人依依惜别:“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而黄庭坚词中的春天是悄然离去的,没有留下任何音信,故作者方有“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之叹。“唤取”“同住”之语,更显作者惜春、爱春之情,无限亲切与期盼,溢于笔端。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认为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笔意即来自于此。
下阕作者发奇情巧思,“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春天的踪迹或许隐藏在黄鹂婉转的歌声里,看似给作者带来了希望。然而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希望又再次破灭了,颇有李煜词“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之感。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轻快之中却是无限哀愁,蔷薇花开,意为夏天已经到来。时光一去不复返,春天便彻底消失在这光阴流转中了。
全词清新淡雅,思路回环,有峰回路转之妙。薛砺若《宋词通论》中评曰:“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
全词以“春归何处”开篇,以蔷薇花开的初夏时节作结,夏天正是对春天的回答,这是时间永恒的答案。春有春的好,春天过去,有过去的好。
蔷薇开时初夏,山亭风物清明。此诗描写山亭夏日风光,绘景如画,清丽可人。绿树葱茏,楼台倒影,池塘碧波,蔷薇满架,色彩鲜明,万物清和。诗歌善于捕捉炎炎夏日中的一抹清凉,既写夏日风光之幽静清爽,又体现出诗人置身夏日山亭中的悠闲与自在。宋代谢枋得《注解选唐诗》中评论到:“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
全诗有两处构思妙笔,一是色彩搭配和谐明丽。开篇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是一片无边绿意,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尽管是夏日午后,但仍洒下一片阴凉。无边绿意,亦是无限生机。而结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在色彩上则是一片鲜明,蔷薇花多为粉色,在无边绿意的陪衬下,更加明媚鲜妍。蔷薇的盛开,仿佛在这夏日浓绿的水彩画上打翻了彩色的颜料,生机盎然之外,更添一份柔媚与浪漫。
二是动静结合渐入诗境。开篇“绿树阴浓夏日长”是寂静的,静得仿佛能听见夏日的蝉鸣。次句“楼台倒影入池塘”表面上看依然寂静,但着一“入”字,则有化静为动之意境,仿佛楼台是主动投入池塘的怀抱的,故影入池中,别有一番生趣。“池塘”意象也正是本诗动静结合的连接点,“水晶帘动微风起”,“水晶帘”即指池塘水波构成的水帘,微风过处,吹皱一池碧水,泛起粼粼波光。微风不仅吹动了池水,“满架蔷薇一院香”,从“满架”到“一院”的空间过渡,体现出微风也吹动了满院花香。此时的蔷薇之美,不仅美在色彩,更美在浸润满院的无边花香。
这是一首闺怨诗。明媚阳光映于纱窗之上,轻风叩响门扉,女主人公置身于空寂的庭院,感慨青春消逝,心事多违。院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凄清寂寥,惟有碧鹦鹉对红蔷薇。全诗在无边的寂静中突出女主人公的寂寞与无聊。首句“日射纱窗风撼扉”,一片风和日丽明媚之景,但阳光照在纱窗上,也照亮了她的容颜,轻风吹动门扉,也吹动了她的心事。“风撼扉”中,一个“撼”字,极写深院之空静,静得能听见风吹门扉的声音,而这声音也更加反衬出庭院的寂寥。
“香罗拭手春事违”,直接点明女子的心事。香罗拭手的细节传递出女主人公寂寞无聊的情态,“春事违”表面是写辜负了大好春光,实则指耽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诗句写出女子的幽怨和心事重重。正如唐寅《一剪梅》词中所写:“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回廊四合掩寂寞”中,“回廊四合”点明这是一个寂静封闭的环境,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意境。“掩寂寞”之“掩”,既有“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无奈,也有“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之落寞。“掩”字可做二解,一是“掩盖”。然而,曲折环绕四面合拢的回廊并不能掩盖女子的寂寞,庭院深深,反而加重了她的心事,仿佛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她的心灵。二是“掩住、锁住”,即四面环绕的封闭的回廊锁住了庭院中寂寞的气氛,女子置身其中,就更加难以开解了。
结句“碧鹦鹉对红蔷薇”,以景结情,含蓄委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此句既有“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之感,亦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叹。“碧鹦鹉对红蔷薇”,着一“对”字,紧承上句“寂寞”而来,两两相对,却相对无言,更显寂寥。鹦鹉善学人言语,本是活泼灵动之物,为庭院生活之点缀,然而此时的鹦鹉仿佛也受到了庭院寂静氛围的感染,无声无言,只是静静地与蔷薇相对。蔷薇色彩明丽,一片红艳,此刻却是“蔷薇寂寞红”,美丽的蔷薇空自开放,正如女子的青春年华独自流逝,有红颜易老之叹。诗中的女子是隐身的,却处处有形。和碧鹦鹉、红蔷薇寂静相对的,还有这深院中的女子,她亦无声也无言。
全诗善于使用反衬手法,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诗人以丽笔写哀思,更显悲哀寂寥。早晨明亮的阳光、华美的香罗手帕、精巧朱漆的回廊、碧色的鹦鹉、红色的蔷薇,都极尽明丽鲜妍,然而深院的整体色调和女子的重重心事却是黯淡喑哑的,景物越明媚,心事越落寞。清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曰:“末句妙,不能强无情作有情也。”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评本诗曰:“一二寂寞景况,三四愈觉寂寞。”
韩偓也有一首《深院》诗,和李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诗歌前两句写庭院中雏鹅在呷水嬉戏,蛱蝶在空中飞舞,末二句写庭院中主人午睡故显得安静,蔷薇和芭蕉相对,独自寂静。全诗中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更加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正如晏殊《踏莎行》中之意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为历代咏蔷薇词名作。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本词即重点突出蔷薇之柔美与哀愁。
词作上阕写春归花谢之景。“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点明词人的游子身份和光阴之叹。“怅”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思基调。“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和黄庭坚《清平乐》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抒发词人留春、惜春之情。接下来词人才将笔触转到蔷薇,“为问花何在?”上阕的后半部分都是对此句的回答,“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正面写落花,以美人为比,更显哀愁落寞,惹人怜惜,此句也以花之遭遇写人随处飘零之身世。“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写蔷薇谢后四处飘落零散之情状。“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以蜂蝶之多情追惜更显蔷薇谢后之凋零无依。
词作下阕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写词人来到东园,一片岑寂。“静绕珍丛底,成叹息”,写人惜花,无奈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写花恋人,花人相惜,二者同病相怜,更显词人之落寞孤寂。“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残英零落,却对词人满含深情,落花不似盛开之时,亦是词人感慨自己光阴虚掷。最后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化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更加流露出词人的依依惜别之叹与无限担忧之情。
全词笔触细腻,借花起兴,意境落寞,回环曲折,含蓄蕴藉,自伤自悼,悲慨万端。词人惜花伤春的同时,也在自怜自伤,惜花更是惜人,词人惜花,花亦恋人。蔷薇的凋谢映着人世的幽独,迟暮之忧,羁旅之愁,皆融化在生命的流逝与不舍的眷恋之中。黄苏《蓼园词选》中评此词曰:“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