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公司新闻

草原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7-26     浏览次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草原生态恢复治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格尔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缓解藏中电网近期缺电局面,满足远期电网社会经济对电力发展的,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经济及政治意义。

  青海段施工标段共分6个标段,线路总体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我公司所承建的格尔木-±400kV直流输电线标段),起于雁石坪分界塔位(4087#)开始,沿着G109国道向南,跨过雅廷曲,至布玛德站,青藏铁路又一次跨过G109,在其东侧与G109平行走线,而是沿着其西侧继续走线,直到布雅格站(温泉);线路在布雅格站北侧跨过G109国道,避开障碍物,走在G109与青藏铁路之间,在104道班处线路跨过布曲,向南前行约4km,此处青藏铁路跨过G109后向西,与G109分开,因此线路跨过青藏铁路,一直沿着G109东侧走线,至巴斯错鄂共玛湖附近,由于湖边地面水坑密集,对冻土基础不利,线后,沿着其西侧走线#)唐古拉山口。

  线路经过的四个地形地貌单元,广泛分布多年冻土,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容易受到扰动,热稳定性极差。

  沿线主要是寒旱生的垫状驼绒黄占优势,这一类型组成种类贫乏,植株矮小。群落稳定性极差,破坏后很难恢复。

  青藏高原海拔高、低温严寒、气候干燥且复杂多变,本段直流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多年冻土环境扰动后很难恢复。

  格尔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目标应做到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线路两侧自然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工程。生态保护重点则应放在植被、湿地系统、水源、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上。

  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其中技术性措施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治理性措施,技术措施采取的原则是:少占用、少扰动(包括扰动时间、扰动范围、扰动对象等)、占用或扰动的地表进行恢复或保护。

  本次高寒草甸地带输电线路植被恢复方案,就是根据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质环境,采取了一些独特地的、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例如“快速开挖、快速回填”、基坑边开挖、边遮盖等,有效保持了基础区冻土的原样性,解决了冻土区施工的难题,在高海拔冻土区施工中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典型性,具有了较为科学的指导意义。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其主要的生态环境特点是:

  1、独特的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制成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又极具保护价值的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连片的冻土、湖盆、湿地及缓丘构成原始的高原面。高大的青藏高原直接影响其周边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和强度。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许多大江、大河都源自青藏高原。随着高原内部水热条件的差异,形成了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干旱荒漠组成的高寒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高寒生物区系。其中,尤以高寒草原分布最广,有紫花针茅、扇穗茅、羽柱针茅、青藏苔草、昆仑蒿草等植物群落。青藏地区的高寒草原在亚洲和世界高寒地区中均具有代表性,至今还基本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演变过程。

  2、丰富的珍稀特有物种:青藏高原动物物种虽少,但珍稀特有种多,种群数量大,哺乳动物共有16种,其有种11种,占总种数的68.7%。鸟科特有种7种,占总数的23%。植物种类有199种,其中高原特有种80种以上。

  3、多样的自然景观:青藏高原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既有由这些生态系统组成的水平地带系列,又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冰雪带等垂直带系列。同时,在水平带系列中还间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植被、垫状植被,更增加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4、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旱,动植物种类少、生长期短、生物量低、食物链简单,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缓慢,致使生态环环境十分脆弱。长期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寒冷地区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十分缓慢,而且加速冻土溶化,引起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目前,线路沿线的一部分地区仍为无人区,自然环境还保持着较原始的自然状态。必须指出的是,科学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已带来一定的影响。

  5、由于高原冻土的基岩接近地表部分因冻融作用,大多表现为全风化状,软质类岩石开挖暴露后基本呈现为土状。

  第6标段地貌类型基本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第6标段地貌类型基本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针对这种地貌类型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草皮剥离养护、草皮回移、土地整治、彩条布隔离、铺设棕垫、围栏围挡、装土草袋拦挡以及彩条布盖等措施。

  不要用深层的土壤,因为草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利于根部生长。特别要注意:建筑碎片会妨碍草往土壤深处扎根,从而造成草坪中出现死斑病。为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应彻底疏松土壤,并清除石块、根、土块和碎片。如果草坪面积不大,可以用园林耙细细地平整空地并轻轻地翻动土壤,以防挖得不够均匀。如果是大面积的草坪,那么用农业机械平整、疏松土壤。

  前期草籽发芽率测试播种地细平草种与种植土搅拌均匀播种翻耙表面滚压覆盖草帘(或无纺布)喷水养护

  本地区高寒、缺氧,植被稀疏,每年仅有一个月的生长期,植物应选择适宜本区域生长的垂穗披碱草或梭罗草、冷草地早熟禾、星星草或碱茅、赖草。中华羊茂

  在植被恢复前,应完成基面回填、平整、清理工作。灌注桩和掏挖基础按单腿回填,宽度为每侧离基础边沿500―800mm;高低腿按单腿或平腿进行回填,宽度为离开挖坑口每边延伸500―800mm;其余大开挖基础均按大回填进行,侧面必须按开挖坑口每边延伸20mm左右,所有回填高度为300―500mm,并留好散水坡。

  对塔基周围需要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翻耕,在表层形成10―20厘米的疏松土层。若条件允许,可用当地发酵羊粪的农家肥按20000公斤/公顷的量均匀泼洒后翻耕。

  施工过程中存放表层土的塔基,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堆积的表土(含草皮根系的土壤),均匀铺撒在生土层表层3―5厘米,然后翻耕。

  在疏松好的土层上均匀撒下有机肥,用量按20千克/亩考虑,尿素、磷酸二铵各按10千克/亩考虑,亦可用化肥拌种与种子同时均匀撒播。

  垂穗披碱草(或梭罗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或碱茅)=10:4:4(公斤)。

  5.2在连续干旱的时节,可派人进行定期洒水灌溉。目前处于唐古拉地区雨季,余量充沛,可不进行浇水作业。

  5.3适当施肥:一般植物生长期需追肥两次。第一次在幼苗生长一个月后即七月,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分蘖时;第二次在幼苗根系迅速生长的八月中旬,肥料以尿素、磷酸二铵为宜,每次追肥量5公斤/亩。

  人工恢复植被第一年植物根系较浅,且线路沿线牛羊较多,容易为牛羊采食而拔根或踩踏致死,因此不能再人工恢复草地进行放牧等活动,应采取铁丝围栏进行防护。

  格尔木―±400kV 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青海段)业主项目部、国家电网公司经研院、西安黄河工程监理公司、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监理工程师核验,完成塔基区、牵张场区、施工临时道路区、材料站和疗程、施工营地共计植被恢复118150m2,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完成率100%。出苗率180株/ m2,达到优良级标准。

  经验是应加强植被恢复的后期养护:防止青藏高原动物对植被的破坏,对由于动物破坏和塔基区沉降造成破坏的进行补种。

  通过此次高原冻土区施工植被恢复的成功,为我公司积累了许多在高海拔冻土地区施工植被保护及植被恢复的宝贵经验。将会在后续的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植被得到广泛的使用,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1]青藏联网总指挥部. 青海~±400kV直流联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

  [2]青藏联网总指挥部. 青海~±500kV直流联网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0.

  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草原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草原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祖国边疆。草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西、北部干旱地区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定,维护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广大牧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刻不容缓。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草原过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现象时有发生,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草原保护与建设亟待加强。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护优先、加强建设、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提高草原生产能力,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把人工草地、改良草地、重要放牧场、割草地及草地自然保护区等具有特殊生态作用的草地,划定为基本草地,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征用、占用基本草地或改变其用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地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制定。

  (二)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根据区域内草原在一定时期提供的饲草饲料量,确定牲畜饲养量,实行草畜平衡。农业部要尽快制定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加强对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级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草畜平衡的组织落实和技术指导工作。县级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草畜平衡的具体管理工作,定期核定草原载畜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宣传,增强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农牧民积极发展饲草饲料生产,改良牲畜品种,控制草原牲畜放养数量,逐步解决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三)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为合理有效利用草原,在牧区推行草原划区轮牧;为保护牧草正常生长和繁殖,在春季牧草返青期和秋季牧草结实期实行季节性休牧;为恢复草原植被,在生态脆弱区和草原退化严重的地区实行围封禁牧。各地要积极引导,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工作。地方各级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方。

  (一)加强以围栏和牧区水利为重点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草原围栏、牧区水利、牲畜棚圈、饲草饲料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加强饲草饲料基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建设,增强牧草供给能力。

  (二)加快退化草原治理。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生物、工程和农艺等措施加快退化草原治理。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治理退化草原。当前要突出抓好西部地区退化草原的治理,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三)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加强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改善防扑火手段;要组织划定草原防火责任区,确定草原防火责任单位,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度;重点草原防火区的草原防火工作,实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要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鼠虫害预测预报,制定鼠虫害防治预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减轻草原鼠虫危害。要突出运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止草原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一)明确退耕还苹范围和重点区域。对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有沙化趋势的已垦草原,实行退耕还草。近期要把退耕还草重点放在江河源区、风沙源区、农牧交错带和对生态有重大影响的地区。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牧民生产生活及地方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退耕还草工作。

  (二)完善和落实退耕还草的各项政策措施。国家向退耕还草的农牧民提供粮食、现金、草种费补助。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有关政策措施,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的具体实施意见。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项目县编制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实施方案,做好乡镇作业设计,把工程任务落实到田头地块,落实到农户。地方各级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草种基地建设,保证优良草种供应;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退耕还草工程质量。退耕还草任务完成后,由县级以上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登记,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放草原使用权证。

  (一)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在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区,要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方式,积极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增加饲草饲料产量。国家对实行舍饲圈养给予粮食和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和办法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二)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和优化草原畜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牧区繁育,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育肥的生产格局。牧区要突出对草原的保护,科学合理地控制载畜数量,加强天然草原和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要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行草田轮作,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技术。

  (一)加强草原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草原退化机理、生态演替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宏观调控技术、优质抗逆牧草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草种生产、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设、草产品加工、鼠虫害生物防治等草原保护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各级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要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各地要重视生物技术、遥感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在草原保护与建设中的应用。

  (二)加快引进草原新技术和牧草新品种。科研单位要转变观念,加强技术引进与交流。当前要重点引进抗旱、耐寒牧草新品种,加强草种繁育、草原生态保护、草种和草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

  (三)加大草原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草原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设、生物治虫灭鼠等适用技术的推广。抓紧建立一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科技示范场,促进草原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一)科学制定规划,严格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上一级草原保护与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严格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垦草原退耕还草规划、防沙治沙规划相衔接,与牧区水利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林业长远发展规划相协调。

  (二)广辟资金来源,增加草原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草原保护与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草原保护与建设的投人,国有商业银行应增加牧草产业化等方面的信贷投人。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拓宽筹资渠道,增加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

  (三)突出建设重点,提高投资效益。国家保护与建设草原的投入,主要用于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退化草原治理、生态脆弱区退牧封育、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等工程建设。要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前,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总结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经验,协同配合,重点推进天然草原的恢复与建设。

  (一)依法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依法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草原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和草原执法工作。当前要重点查处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人为破坏草原的案件,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严格对甘草、等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

  (二)加强草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草原监督管理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草原的主要力量。要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草原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认真做好草原生态监测预警工作。草原生态监测是草原保护的基础。地方各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做好草原面积、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草原生物灾害,以及草原保护与建设效益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电气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1]。当前,我国面临着电力资源紧张、负荷超载等难题,在部分区域,电力紧缺问题仍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2]。而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工程,具有蕴藏量大、分布广泛、碳排放量低、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大量土石的移动,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形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造成灾害频繁、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3-4]。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风电场建设工程破坏区进行适宜的植被恢复重建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牛草山破损山体的实际出发,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采用国内最新、最先进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技术,运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方法,提出了初步的植被恢复措施,以维持地方生态安全,提高绿化覆盖率。以重构山体植被和提升环境生态质量为目标,以环境优化和景观美化为着手点,以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科学管理为手段,创设符合岳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修整破损的生态环境,逐次绿化美化风力发电机平台和受损山体,重点解决目标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不同树种混交造林和补植技术,规划区内的造林整地技术等问题,为牛草山风电场破损山体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从而提升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1.1 地理位置及形貌特征 牛草山风电场地处安徽省岳西县黄伟镇青天乡,位于岳西气象站西北方约23km处,属于典型的山区风电场,在宏观地貌上属于大别山区,风机场地微地貌为高山,地形起伏较大,风电场所处区域海拔在900~1 750m。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扬子断块区的东段北缘,西北与秦岭断褶相连,北与华北断块区衔接,南与华南断褶系毗邻。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四组,形成断裂构造格架。

  1.2 气候特征 风电场区域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大别山区,终年温暖湿润,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性),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显著,雨水充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区域平均海拔434.2m,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气压966.1hPa,年降水量1 493.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8%,年平均水气压14.7hPa.

  1.3 植被特征 岳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县,森林覆盖率达73%,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银杏和金缕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华东黄杉、香榧、巴山榧树、天竺桂、长序榆、榉树、永瓣藤、连香树、喜树、鹅掌楸、厚朴、毛红椿、香果树、金荞麦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1 破损山体类型及原因 岳西县牛草山破损山体是由于岩石开挖留下的,大量岩石开挖、机械作业等的破坏及相关石渣倾倒导致山体地形地貌遭到破坏,从而使土壤中的腐殖质层减少,植物破坏死亡,水土遭雨水冲刷流失严重。根据现场人员调研发现,牛草山风电场破损山体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边坡、陡坡、平台。边坡是指弃石渣处周围遭到破坏较轻的坡度较缓的山坡,坡度10~25°,平均厚度在1~1.5m,面积约为1.8hm2。陡坡指石渣倾倒所形成的坡,其中坡度在25~45°,面积约2.6hm2;坡度大于45°,面积约2.4hm2。平台指建筑、风力发电机周围较为平坦的空旷的场地。

  2.2 破损山体的危害 山体破坏造成环境工程地质变化,山体开挖过程中形成的碎石、乱石会污染周围的生态,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并在相应的条件下会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山体植被破坏严重,造成生态系统减退,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山体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也影响着周围居民的生产、种植等,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1.1 修整地形的原则 表土层的破坏是受损山体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根据群落演替的角度来看,森林破坏后的风电场为原生裸地时段,环境承载力较低。因此,恢复受损山体植被的修整地形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1.1 种植的植物种类的规格与修整地形的规格相对应 依据立地条件,坡顶地段栽植的植物规格可以小一些,主要以灌木、草本为主,坡下土质后的地段栽植的植物规格可以大一些,主要以乔木为主。树穴小不利于淤积水土,容易遭到灌木、草本植物的挤压,树穴大浪费人力物力,极易破坏原生植物。

  3.1.1.2 项目后期建设中要减少工程量 进行受损山体的植被恢复时,修整地形要尽可能避免在原有的地形条件下的土壤条件恶化和水土流失,保留原有的植被条件,尽可能的避免破坏原有土层。在此类基础上,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来坚固坡面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其生态环境,提升受损山体的环境承载力,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3.1.1.3 客土的使用量要尽可能的减少 要在能储存水、有土、没有灌木的地方挖树穴,比如在坡的下面,小水沟边都是栽树的理想位置。其优点有:一是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如破石、移土等;二是保护了原有的植被;三是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有土的地方树木容易成活,生长较快。

  3.1.2 修整地形的模式及工程技术 对受损山体植被的重建和恢复修整地形是首要的。在整好的地形上造土,然后在将新造的土进行熟化处理,在上面种植植物,构建恢复新的半人工、人工的生态系统。修整地形的方式主要有砌拦石坝、挂网喷播、挂三维网、垂直绿化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立地的整地技术规划如下:

  3.1.2.1 边坡 经过现场观察,牛草山破损山体边坡主要分为:石质边坡(边坡以石质为主,部分混有少许泥土)、土质边坡(边坡以土质为主,是边坡类型中最少的一种)、路堑边坡(位于道路、风力发电机平台的一侧或两侧,其坡度较大(图1)。破损山体大量为石质边坡,在石质边坡上面,植被种类单一且数量稀少,少量土质边坡存在滑坡、坠石、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

  石质边坡目前采用较多的治理方法挂镀锌钢网客土喷播(图2、图3),这种方法是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技术相互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技术,主要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土石混合边坡和全石边坡。挂网喷播的技术原理主要是使用固定钢网技术和客土加混粘结剂,将客土与石质坡面紧贴,同时,通过调配有机物,将土壤的固态、液态、气态趋于平衡,从而重建和恢复了受损山体的生态防护功能,为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其中主要的技术方法是将石质坡面的杂物清除后挂镀锌钢丝网,并用锚杆固定。然后将保水剂、肥料、粘合剂等和谷壳、木屑等有机肥加入土壤中搅拌充分。喷播厚度至少11cm,其中基层厚8cm,表层厚3cm。

  土质边坡目前多采用植草护坡进行治理,主要方法:一是清除坡面杂物;二是按照相应的密度布置草皮或播撒草种。此种方法植物在土壤中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前期的覆盖程度会比较地。

  路堑边坡的治理主要采用藤本护坡,如地锦、爬山虎、络石等,在坡面或坡角处按照相应的密度种植,以起到保护坡面的目的。为加快坡面的植物覆盖速度,可同时坡面下部使用攀藤类植物,坡面上部可使用悬挂枝类植物,并设置排水沟和拦石坝予以辅助治理。同时在弃石渣处上部,为了将地表水引到路基并排出,可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及该地段的汇水面积,依据立地条件设置一条或几条截水沟,沟深0.5~0.7m,沟底面宽度0.6m左右。并可在弃石渣场地内,开挖排水沟,其形式为树枝状,同时要求其主沟方向要与山体滑动方向一样,为避免山体滑动排水沟断裂使水下渗。排水沟的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此外,在弃石渣处地势比较陡的,可沿等高线砌拦石坝,建水平带、整理乱石、种草植树[5]。

  3.1.2.2 陡坡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路基施工中,岩石开挖出现石渣沿脊抛出,造成部分林地上的植被破坏并形成陡坡。牛草山破损山体陡坡主要分为坡度在25~45°和坡度大于45°两种。针对坡度在25~45°的陡坡可使用挂三维网客土喷播的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坡度在45°以下的岩质和土质山体的绿化,特别适合于土石混填的山体和土质贫瘠的山体,采用“挂三维网客土喷播”的方式可以提高种草质量和防止冲刷。在此种植区域,一是要对坡面进行修整并做简单的修整;二是削掉特别凸起的山体,对凹陷的区域要用石块填充,使坡面基本平整;三是保持排水通畅,建造截水沟和排水沟等,防止山体滑坡;四是布置三维网,将种子和处理好的基质喷播在三维网内,盖上无纺布,在开挖后稳定度不高的软岩、岩堆、散体岩、碎裂岩等不适合绿化的地方及坡度大于45°的陡坡采用挂镀锌钢网客土喷播。

  3.1.2.3 平台 平台是山体中最为平坦的地形,其路面结实、平整,不易流失和塌陷,风力发电机平台周围植被稀少,路面均是机械车辆碾压过的痕迹。平台的治理方法主要为植物栽植,多选用生命力强、适应力强的乡土树种,最好是选用地上部分较矮,根系发达,固土性好,耐贫瘠和干旱的树种。

  3.2.1 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植物恢复措施具有优化水资源、调节气候和改善土壤肥力、减轻侵蚀等作用,但新栽种的林草植被发挥效益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在于树种的选择。牛草山风电场受损山体植被恢复应根据立地条件、森林植被演替规律来选择树种,应采取以下原则:(1)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参照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选择有价值的、适生的、接近演替顶极的乡土群种或优势种和经驯化能适应该地生境、能正常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优良外来树种,尽可能考虑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病虫害少、耐荫、耐干燥、耐瘠薄、扩繁能力强等特性的乔木、灌木、草本[6]。(2)适地适树原则。按照立地条件分类,要坚持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相一致,做到适地适树选择目标树种。(3)重视植物种间关系。此项目目的是构建生态功能完善、景观多样性、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所以在栽植树木的时候必须注重植物的合理搭配。

  3.2.2 植物种植方式 牛草山风电场破损山体修复工程植被应选择适合大别山区气候条件、耐贫瘠、生长速度快等树种,以对乡土植物且土壤具有较强改良作用的树种为主。同时,考虑到牛草山风电场场区风速大以及升压站区自身的安全,在最大程度保留原物种植被的前提下,除回栽乔木外,一般不选择栽种其他乔木。宜选择抗风、抗旱能力强的灌草种作为植被恢复的新物种。灌木对水、肥的需求较少,适应性强,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草本植物生长较快,适应性强,并对涵养土壤中的水分有积极的作用[8]。此外,还应适当考虑植物种类多样性及观赏性[5]。植物种类太过单一,不仅抵御病虫害能力弱,水保效益较差,而且导致景观效果呆板或苍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并配以风电场上高耸的旋转风机,或可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牛草山风电场植被恢复的乔木有:黄山松、栾树、槐树、女贞等;灌木有胡枝子、伞房决明、爬山虎、迎春、荚莲、木、阔叶箬竹、火棘等;草本层植物主选植物种为蒿草、羊茅、发草、剪股颖、狗牙根、百喜草、黑麦草、白三叶、蕨类等。

  3.3 抚育管理 在牛草山风电场建设区域内,由于受损的山体其立地条件极差,植物栽植后要加强管理,采用一定的抚育措施来巩固和完善山体复绿的成果。其主要手段如下:

  3.3.1 修枝整形 绿化植物种植成活后,为了使藤蔓快速均匀地覆盖整个受损山体,减去植物顶部,有利于其多分枝,然后将枝条引导固定于多个方向。

  3.3.2 及时浇水 由于受损山体的立地条件的特殊性,保证水分的充足的供应是山体坡面绿化成功的关键。通常不可能进行人工供水,只能靠天然水源,在坡顶修建蓄水池,立陡壁植生篮和植生槽的微灌设施,以达到坡面沟道常年流水。

  3.3.3 土壤施肥 破坏山体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土壤营养物质缺乏。为使植物快速生长,种植基质宜选用中性或微酸性肥沃、疏松的壤土,并在其中添加肥料。

  3.3.4 种草覆盖浇水 在喷播后覆盖草帘以增温保湿,种植完后必须每天对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两个月覆盖率90%以上成坪后可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3.3.5 封山育林 种植后的管理,应实施封山育林和封山育草措施,避免人畜的干扰和破坏,给栽植的植物品种以休养生息的时间,促进植被的恢复,以期形成乔木林、灌木林和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草地[7]。

  3.3.6 养护管理 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并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和山林火灾的发生,将枯枝落叶置于侵蚀沟内,减少冲刷,加快草本植物的生长。

  牛草山风电场植被恢复工程不仅是一个生态恢复工程,也是一个景观恢复工程,必须从工程的可持续的生态效益出发,创设一个自然优美且可长期发挥生态效益的景观工程,着重重建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的生态系统,切实做到经济合理、注重实效。在实际的绿化建设中,要以自然演替的规律为准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树种选择及修整地形,树种选择时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此外,在牛草山破坏山体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生物和工程措施,以维持地方生态安全,提高绿化覆盖率,重构山体植被和提升环境生态质量为目标。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1]江哲生.我国电力发展的未来[J].发电设备,2006,20(1):1-5.

  [2]张祥军.我国电力能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8(3):1-2.

  [3]赵大庆,王莹,韩玺山.风力发电场的主要环境问题[J].环境保护科学,2005,31(3):66-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S].2008.

  [5]易仲强,陈小燕,魏浪,等.贵州高海拔山地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技术初探[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5):30-32.

  [6]龚长春,熊峰,章龙飞.山地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被恢复措施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13,39(3):228-230.

  [7]董智,贾志军,李红丽,等.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与植被恢复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82-86.

  第二条在自治县境内利用草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禁牧是指对草原施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休牧是指一年内一定期间对草原施行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

  ㈡遵循自然规律,宜禁则禁、宜休则休、宜轮则轮,实行休牧与轮牧、放牧与舍饲相结合;

  ㈣坚持“谁禁(休)牧、谁管护、谁围封、谁受益”和政策引导与农牧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㈤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草原植被恢复与产业开发、农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区域内的禁牧休牧监督。应当不定期地对全县禁牧休牧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草原监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区域内草原禁牧休牧的管理,对违反禁牧休牧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同时对禁牧休牧区的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禁牧休牧的落实、管理及宣传工作。对各禁牧休牧区指定专人负责,对禁牧休牧区随时进行巡查,禁止在禁牧区和休牧期从事放牧活动,并做好禁牧休牧区的草原防火工作。

  第六条自治县境内退化的草原,根据退化状况实行禁牧和休牧,并采取封育补播、灌溉、施肥等综合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自治县境内严重退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实行封育禁牧,封育禁牧期不少于五年;中度和轻度退化的草原,实行季节性休牧,在牧草返青期和成熟期各休牧四十五天以上。

  第七条自治县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建设人工草地,贮备饲草饲料,改良牲畜品种,调整畜群结构,发展舍饲畜牧业,实行封山育草和种草养畜,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第八条自治县草原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综合治理、饲草饲料加工等技术的科学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为禁牧休牧实施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

  第九条禁牧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禁牧区用围栏进行封育保护,设立禁牧标牌,载明禁牧地点、面积、四至界限、期限、管护人等内容。

  第十条实行禁牧休牧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必须与所属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禁牧休牧合同书,并报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备案。主要载明以下事项:

  第十一条禁止在禁、休牧草原的禁牧期和休牧期内从事放牧活动,禁止在禁、休牧区从事滥采、乱挖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植被的活动和毁坏禁、休牧草原的围栏设施。

  第十二条禁牧草原达到解禁标准(连续禁牧五年,且禁牧区的年产草量超过当地理论载畜量条件下家畜年需草量的2倍)后才能合理利用,利用解禁后的草原和非休牧期草原,应当严格按照核定的载畜量,控制放牧牲畜数量,严禁超载放牧。鼓励和支持采取划区轮牧、轮割等方式科学利用草原,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在禁牧区、休牧期草原放牧的,由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每个羊单位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在开展禁牧休牧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镇)村,优先安排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对积极进行草原保护与建设,施行禁牧休牧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以及在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有、、行为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和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经统计,2013年我县草地总面积20926.27km2,其中低覆盖草地8899.18km2、中覆盖草地7953.77km2、高覆盖草地4073.32km2,沙地面积为430.03km2。从草地结构看低覆盖草地占40%,高覆盖草地仅占20%,形式非常严峻。

  滩涂湿地、沼泽共占40%。近年来,农牧业、砂石场等严重影响我县湿地环境,但湿地恢复及饮用水源保护项目的落实,有效缓解了我县水域环境的恶化。

  排放量66470kg、cod排放量107400kg、固体废物排放量16600kg,污染源排放达标率99%,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100%。

  1.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与内地各地区经济、人文等各方面交流扩大,外来经商、旅游人员日渐增多,商业模式粗放,不注重流动人口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近年来,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特别是交通),为方便砂石取运,施工方就地取材,致使公路沿线草场开挖过度,完工后又不及时回填、种草。

  3.217线各标段施工单位砂石采挖对道路沿线河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废弃砂石堆积造成原有河道被截断,河水溢出淹没周边草场。

  4.全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差,白色垃圾随意丢弃,影响草场土质,破坏植被生长环境。

  近年来,我县实施退牧坏草、退耕还林、草场沙化治理、湿地恢复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域生态环境恶化,但草场沙化问题还是较为突出,也是各项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难点,一是草场治理力度不够,治理面积基本与沙化增量持平;二是退牧还草工程覆盖面小,整体草原生态仍较脆弱;三是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缺乏长效性,草原超载过牧情况仍较严重;四是退牧牧民生产生活保障不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

  我县无工业企业,不存在工业污染源,在污染源监管工作中,重点要加强对油库、医疗卫生机构、砂场及建设工地的环境监管工作,落实“三同时”制度,并督促相关单位尽快完成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全州总量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

  1.加强对油库、医疗卫生机构等危险化学品、辐射源销售、使用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辐射源登记备案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企业必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及储备必要应急物资。

  2.加强对砂场及建筑工作巡查力度,除登记备案制外,一是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及使用,加强对污水、粉尘、噪声等污染的防治;二是砂场管理严格按照《县砂石资源管理办法》进行,落实资源开发植被、水系保护与恢复机制。

  3.我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与全州各县相比较为滞后,减排工作中的硬件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都还处于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根本无法对全县生活垃圾及污水进行处理,更谈不上污染物总量减排。

  4.县环境保护局于2011年4月单设成立,初期,全局干部职工7人(其中:环境监察执法大队1人、监测站0人),无固定办公区,租借县医院30平方米办公室办公,人员紧缺、专业人才匮乏、资金严重不足、无执法车辆。在州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年时间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执法大队人员3名,监察执法车一辆,办公楼也已基本完成建设,预计今年10月能投入使用。3年里,该执法大队共计开展监察执法工作250余人次,巡查建筑工地80余家、饮用水源地80余人次,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工地5家、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力工地3家,在饮用水源保护、县域环境监管及污染源巡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25191平方公里的县,人员及设施配备还严重不足。

  3.执法能力差、难度大。一是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不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噪声、粉尘扰民时有发生;二是有的建设项目不按程序落实环评批复,先建后批、边建边批;三是有的建设项目拖欠或拒不缴付排污费,对执法人员态度恶劣。

  4.污染物处置体系空白。我县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大部分乡镇驻地卫生环境差,街道上垃圾成堆无人处理,污水随意排放。

  5.环境监测能力空白、监察执法能力不强。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人员配置11人,但我局目前只有1人(无资质),设施设备均空白;监察执法大队人员3人,人员太少、执法能力差且均不具备执法资格(每年7月初由州局统一组织执法人员资格培训,但属我县维稳敏感时段,无法派人参加,致使我局截止目前无合格执法人员)。

  6.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县牲畜出栏率低(东区情况较为严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过载退化。

  1.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一是宣传我县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高决策层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了解和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二是加强对全县群众环保知识普及,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人为破坏环境程度。

  2.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争取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草原“三化”、鼠虫害问题、湿地退化。

  3.推进环保能力建设,一是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过硬的监察执法队伍,加强对县域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及资源开发企业的监管力度;二是建立环境监测站,污染物监测数据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证据,只有具备一支合格的环境监测队伍,才能保障我们的执法行为合理、合法。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123-4567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