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草坪知识

草业大国需要更多好草种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7-30     浏览次数:     

  常智慧说,我国是草业大国,也是草种业弱国——我国商品草种每年需求量15万吨左右,其中40%以上依靠进口;种植面积最大的牧草紫花苜蓿,80%以上需要进口;绿化用草坪草种90%以上依赖进口……“种子是草业‘芯片’,是草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打好‘翻身仗’对草种业来说意义深远。”

  一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有助于草业行业乃至全社会转变观念,草种业发展将被更加重视。多年来,我国草业行业针对草种做了一些新品种选育和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不系统、不深入,加之新品种选育周期长、推广难、成果转化难等原因,草业行业和全社会,包括主管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仍没有从“卡脖子”、草业“芯片”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草种业的重要性。

  二是有助于凝聚全社会力量,补齐我国草种业发展短板,打造集育种、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草种业。草种业关系着草业、花卉业及畜禽业发展等。种业又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地加快草种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草种新品种繁育推广、种子基地建设、新品种产业化等方面发展迅速,但草种业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国际竞争等方面的需要,与草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常智慧认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草种业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国产草种是草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战略实施的基本保障。我国育成草种新品种数量少、质量不高,育种技术落后,“无草可用”是目前草产业、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从数量上看,我国自1987年开始进行牧草新品种审定工作,截至2019年共审定登记584个新品种,年均育成17.7个。美国从1993年至2019年育成品种3019个,年均育成111.8个,是同期我国育成品种的6.5倍。

  从质量上看,我国育成草种新品种大多性状不稳定,同质化严重,抗逆性不强。缺乏优良品性突出、竞争优势强、响当当的好品种,更缺乏类似超级小麦、杂交水稻等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优良草种。

  尽管我国草种生产量持续增加,由1989年的2.5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8.2万吨,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草种行业每年15万吨左右的草种需求。我国草种子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高达40%,且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草种稳定在5万吨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草业主要为农牧业的下游产业,其草种选育和生产主要围绕提高草产量和质量为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后,草业功能逐步转变为生态和美化环境为主,因此现有草种生产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进口草种一半以上是黑麦草,其次是羊茅、紫花苜蓿等,生态草种和草坪草种基本上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草种育种主要是在为数不多的科研单位及院校以“作坊式”方式进行,科研项目经费少,育种效率低。草种新品种推广则由政府部门或农技站等推广机构负责。生产则由农户或者小企业进行。这样就使草种育种与生产脱节,产业链条分割,规模小,草种业产业化水平低。发达国家草种的研发、推广、后续服务主要由专门的育种公司或生产企业进行,政府负责引导调控,其产业体系完善,育种目标明确,成果转化迅速。

  种子生产播种、施肥、灌溉及信息化等提高种子产量的关键环节技术落后,从土地的选择,到种子收获加工,一系列配套技术更是缺乏,种子高产和稳产无法保障。

  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草种子的收获机械,种子生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清选、加工贮运机械也大多由农业机械改装,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

  由于销售环节利润高,导致草种业重视市场营销,种子质量、检验等关系草种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不受重视,草种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在还没有专门的草种认证机构,更没有认证的相关法规、条例或标准。

  打好草种业“翻身仗”,应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入手。

  常智慧介绍,我国草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有草原植物9700多种、牧草资源6704种、草坪草资源7500种,是世界上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等复杂多样,特殊的自然环境及长期的自然选择,造就了中国草原植物丰富且遗传资源特性多样。中国草原上的植物堪称是抗逆、抗病、优质高产及一些特异性状的基因宝库,是遗传育种的重要素材。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个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2个备份库、17个种质资源圃,组成了国家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截至2018年,已整理和入库保存草种质资源4.7万余份,其中98%以种子形式低温保存,禾本科占54%、豆科占33%。

  尽管如此,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由于草原开垦、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的滥采乱挖、外来生物入侵、草原退化等问题,导致种质资源面临丧失风险加大、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

  为此,常智慧建议,主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将推动草种业创新发展写入行业“十四五”规划,组织力量开展全国性草种种质资源普查、鉴定、保护与评价,在摸清家底基础上,进行优良品种选育。通过选育出一批优良品性突出、竞争优势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从根本上改变草业发展被“卡脖子”局面,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应进一步加大草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加强草种子资源库建设,合理布局,扩大数量,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草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草种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常智慧介绍说,近年来,我国种业基本建成“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双轮驱动”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科研院校为主体,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就草种业而言,育种主要由少数科研单位及院校进行,推广则主要是政府部门或农技站负责,生产销售由企业负责,未形成集育种、营销、服务于一体的草种产业化发展格局。

  常智慧进一步解释说,在现阶段,我国民营草种企业多以草种贸易为主,基本没有自己的育种基地,没有研发团队或其力量很弱,鲜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成品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草种业从新品种选育、扩繁,到种子收获、加工、销售服务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所以,应充分调动民营草种企业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以企业为主体来创新,才能使科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最终形成成果转化迅速、产业链条完整的草种业产业体系。

  常智慧建议,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草种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通过提供贴息贷款降低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草种良种、生产田租金和生产资料补贴力度,通过保险公司为草种子生产提供保险服务。此外,还应构建草种运输现代物流体系并开通“绿色通道”,以降低运输成本等。

  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局办公室 局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bm37000013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123-4567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