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案例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更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
3个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享,探寻“公园20分钟效应”的奥秘,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吧~
公园与自然绿化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公园体现居民在身体或思想上想要与自然接触的渴望,这样的绿色空间是世俗的、公共的,更是美学的,它为数百万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自然的避风港。
宁波生命科学城,位于奉化北部方桥地块,距离奉化中心城区约9公里,距宁波市中心约14公里。作为中国金茂在宁波打造的首个产城融合项目,它以人本主义为导向,以大健康产业和健康社区为命题,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建一站式TOD新都心,驱动城市更新。
其中,由奥雅设计团队负责设计的中央公园景观是其建成的第一个地标性配套。中央公园于2019年11月正式开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万多㎡。它是教育的场所、奇遇的舞台、沉思的自留地……
中央公园用自然的力量佐味都市基调、共筑都市秩序。它暗示了普世价值的集体呈现,满足人们对自然天然的依恋,在优化环境的同时极大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展现新城的绿色生命力,寄寓城市向上的美好愿景。
宁波生命科学城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南三江口的绿地水系资源,如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自然文脉下有生命的材料,构筑空间与水系、自然以及人的互动性、游戏性和诗性?
景观设计团队秉承“从自然发力”的理念,让大地和艺术共同造景,营造强调温情、共享及参与性的公共开放空间。
通过组团式植物种植方式对空间进行划分,设计团队错落有致地规划入口迎宾广场、浪漫林荫大道、休闲下沉花园、生态阳光草坪、观景眺望平台、日式禅意花园六大主题空间,打造缤纷而独特的自然艺术公园,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吸引和连接所有年龄和背景的人,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机能。
利用植物、高差、质感材料等元素,设计团队打造了作为第一重视觉形象的迎宾广场与极具对称美学的LOGO景墙,整体景观简约大气,引人入胜。
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与空地是中央公园的一大亮点,它以开放之姿吸引人们来此进行或私人或大型的户外活动。宽广的阳光草坪搭载了栖野营地等多功能区域,为社区居民提供潮流先锋、多元精彩的城市生活。
依托堆土形成的缓坡山丘,在平原水乡拔地而起,丰富了公园的观赏性与趣味性。附近高楼林立,具观赏性的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为其输送了蓬勃盎然的绿色能量。
在另一片草地的中心位置,设计团队用沙土和木头这种天然受孩子们喜爱的元素布置了充满野趣童真的、让孩子们放肆撒野的活动区。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游戏,家长们则可在活动区的外围草坪“安营扎寨”,既可随时关注孩子们动向,也能纵享自己的时间。
中央公园草木苍翠,疏朗有致,种类繁多,蜿蜒曲折的步道曲径通幽,设计团队运用各种软性景观元素营造细腻自然的氛围。又利用场地原有的水文条件,结合可持续景观,设计打造了一方具有日式禅意的下沉花园,提供具有舒适性的冥想、慢行空间,让浮躁喧嚣的心安定下来。
在公园北侧地形的制高点,观景眺望台亭亭延展,为居民提供绝佳的观赏点,登高望远,疏朗明媚的公园景观与北侧的文体中心展示馆尽收眼底。
夜晚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的夜间活力也展现了城市的魅力。中央公园的夜也徐徐展开了。
绚丽的灯光如花绽放,与城市灯光交相辉映。夜饭过后,与家人好友三五成群步入公园夜话消食,或独自前来虚度时光,都好不惬意。
城市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各种属性,是一个高度复杂同时不断生长的有机生命体,经济史家保罗·贝洛赫在《城市与经济发展》一书的开篇写道:“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比城市的兴起更令人着迷了。没有城市,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
公园是重要的城市资产,它被广泛认为是改善城市生活的有力工具。但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花在室内的时间比花在外面的时间多,在许多社区,儿童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干净和安全的公园。
宁波生命科学城从人的需求出发,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搭建城市产业蓝图,努力让高颜值、烟火气、未来感、创新力成为代表宁南的关键词。这其中,中央公园巧妙融合观赏体验、社交体验及沉浸体验功能,为市民们营造艺术、健康的全龄化乐活环境。
正如中央公园所承载的愿景那样,我们希望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娱乐,感受自然的力量,参与公民生活。生活于此,你可以肆意感受这座城市的精彩与活力,同时也能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被自然治愈。
龙塘湖公园位于重庆礼嘉片区,与龙湖礼嘉天街相邻,由龙湖地产代建改造。改造之前的公园人气与活力相对较低,通过项目前期调研,我们总结出场地如下现状。
一、公园可达性差,紧邻两条城市次干道,入口昭示性弱。内部以一条环湖跑道串联主要活动区域,内外高差较大,便捷度低;二、公园内水域面积占总面积1/3,但滨湖亲水性弱,活动内容单一。水域观赏视线不开阔,栈桥等构筑物体验较差;三、公园各功能分区主题性缺乏,仅满足休憩等基本需求,缺少主题特色与活动空间吸引人的活动空间。内有多处景观构筑,但造型及实用性不强,难以使用和停留,缺乏游戏设施,对儿童吸引力弱。基于以上现状,导致公园尽管占地19公顷,但服务范围小,空间灵活性弱。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做出景观改造提升。
▲左:主入口广场昭示性弱 ,右:内部仅一条滨河步道,缺乏主题特色与活动空间
近几年,礼嘉片区随着城市一路向北的规划进程迎来了越来越多人入住,也随之拥有了更强劲的片区活力和发展支撑。依托生态基底,礼嘉12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公园有9个,其中大多数依山借水而建,多为生态保护、湿地森林等自然主题,区域内缺乏以亲子为主题的大型儿童游乐互动公园。
龙塘湖公园体量大,拥有龙塘水库、林地、坡度等自然资源,且场地原本就包含不同主题与功能分区,对于塑造具有强功能参与性的山地儿童公园具有天然优势,也推导出该项目“儿童游乐户外空间和休闲运动山地公园”的差异化定位。
龙塘湖公园注重人与场地的互动,增强使用者的参与感,其中最重要的体系便是儿童活动区域。儿童玩耍集中在北侧与东侧,北侧利用高差形成趣味的山丘沙滩乐园和趣味浅水乐园,东侧是最大的儿童玩耍区,通过充满活力的圆环大爬网、各种趣味秋千、超长的山丘滑梯、刺激的滑板乐园、巨大的圆环剧场等儿童设施,将湿地、山地、滑板三大主题乐园串联成一条探索奇趣的游玩路径。
近万平米的儿童空间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户外玩耍的机会和场所,成为了公园核心吸引力,多维的特色游玩空间和丰富的互动场景体验,增强人群粘性,大大增加公园活力。
公园周边积聚高密度住宅区,但仅能通过西、南广场两个口进入,出入不便。我们通过多点介入,从平面和竖向全方位打通入口可达性,让进入公园的路径更便捷。通过让公园景观向社区有机延伸,成为周边住区的核心休闲空间。
在原有公园功能结构基础之上,将各个区域的主题调整升级,延伸出包括滩涂游玩、湿地休闲、山地运动、滨湖环道、集市云廊等五大主题区域,并预留出大量空间引入各类公共艺术活动,创造综合性公共空间。重视公众参与,集聚人气,带动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
龙塘湖公园南北两侧均是商业体,北侧在建,南侧与重庆礼嘉天街仅一街之隔。我们将公园的环湖动线、步行桥动线直接与商业相连接,让公园景观与商业紧密连接。
商业空间和氛围也延展至公园内部。我们利用连接南北的桥体,形成连续人流引导,串联南北商业。桥体暂不通车,成了商业外延界面,一公里长的路径被赋予集市、人行、观赏等多功能属性。桥体结构极简,外挂装饰包裹桥体,承担水幕秀观景平台、节庆巡游等活动功能,是一个融合多种功能的交通载体。公园成了商业的一部分,也有发生商业行为的场景。
龙塘水库水域面积超过50000㎡,我们保留了湖畔原有的生态湿地功能,并对其进行提升改造,如净化水体、植物规整提升、优化驳岸、并将木平台栈道伸至水面上,提升景观亲水性。
植物设计保留老公园上千株优良现状大小乔木树,延续场地记忆,同时建立起与现代人的休闲需求相适应的功能场地。开阔的水面,水生植物放坡形成的生态驳岸,浓郁的乔木,这个小小的生态环境,也容纳着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原有的植物绿化基底较好,保有大小乔木约1000余株,主要品种为水杉,红叶李,黄桷树,樱花,蓝花楹,香樟等
改造之后的龙塘湖公园成为一个开放、立体、生态、多维,以亲子为主题的综合城市公园。公众从居住区流向公园,也为商业带来人气,购物中心连接公园游逛构建出新的消费和休闲场景。
自今年夏天建成以来,它迅速成为各大社交媒体热门打卡地,也再一次验证解决公众核心需求与痛点对于设计的重要性。龙塘湖公园解决了旧公园结构、功能单一的问题,创造出新的功能场地及活动可能性,实现了全民共享的社会效益和公共价值。
设计团队:李卉 李彦萨 田乐 侯茂江 王璐 李丹丹 金凤 何美松 魏琳峰 潘宇杰 陈奥男 李理 李超 石雪婷 曹燕 张书贞 於文鑫 宋照兵 吴永攀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任务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
自2022年11月开放日后,深圳明湖公园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往。这个集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蝶变的背后,是深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明湖公园位于深圳市光明区西南部,占地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是光明区产业转型和新建公园中的重点项目。场地包含了大函水库、基本农田和生态荔枝林,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和景观可利用资源。但同时,存在区域内缺乏综合性的城市公园,活动场所与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活动需求的问题。
植物现状解读:乔木品种单一;农田景观性较弱;水库滩涂杂草丛生,无法形成良性的湿地系统。
项目拥有自然亲水驳岸,但入水缓坡植物杂乱,毛石饰面驳岸单调,整体景观效果与亲水体验较弱;的农田、荒废绿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寄农业面源污染;滩涂杂草丛生,无法形成良性的湿地系统。
面对政策与现场的多重困难,我们希望充分尊重与科学利用场地现有水库、基本农田和生态荔枝林资源特色,同时寄予看山见水忆乡愁的人文情怀,打造的集悦活、 共享、生态于一体的明湖城市公园,助力深圳共创生态、美丽花城。
明湖公园对于公司的转型和片区建设的意义在于是一个生长中的公园,通过对于水库管理范围线退让保护处理,改善水质,扩大湿地空间,营造自然空间体验。
我们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等手段,切实改善和提升公园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公园内旱溪、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驳岸、生态停车场等设施,贯彻“渗、蓄、滞、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海绵城市示范点。
对场地内的自然驳岸进行梳理、对人工驳岸进行修饰,在增加驳岸层次的同时,丰富岸线活动。以大凼水库为中心,绕湖一圈约3公里的碧道上,设置亲水栈道、湿地观鸟与滨湖碧道,栖塘、荷塘、草塘等景观点,为市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亲水体验。
通过土壤渗滤、人工湿地净化、生态浮岛、生物处理等方式,对雨水进行水体循环净化,使得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得以沉淀和过滤后,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利用。
水体循环净化:丰水期运用山上径流补给形成主水流,进而促使水动力的形成;枯水期用水泵抽调湖水入人工湿地(过滤池、净化池、稳定池)。
清泉花涧:在植被浅沟及底部铺设卵石,种植耐水湿的植物,点滴雨露汇聚溪水的湿地和生态补水沁润的旱溪。
在明湖公园的风景化开发中,海绵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和水位下降,同时也可以提高其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深圳市对海绵城市落地的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及维护重视,光明区产业转型产业园的投入建设,明湖公园将持续与周边形成更大的共生系统。
岸芷汀兰:旱溪下游汇水区种植有水杉群落,是小岛和生态湖打造海绵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湖城市公园的定位属综合性的城市公园,承担着区域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承担着为周边组团服务的功能,以多种融合方式,带动周边产业快速规模化扩张。
为了表达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避免与周边公园同质化,使自然环境与周边环境良好结合,我们协同光明汽车城产业发展,引入“汽车文化”主题,助力汽车产业特色园区建设。作为深圳首个汽车文化主题公园,明湖城市公园成为了集科技博览、汽车体验、汽车娱乐、汽车景观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娱乐网红打卡目的地。
阳光大草坪:可做户外露营等,草丘连绵起伏,形态优美,红色的山樱花在丘上开放。
明湖城市公园里有一片宫崎骏漫画般的大草坪,人们带上帐篷来聚会野餐,享受大自然的亲密拥抱。尤其在天气晴好的周末,不少市民一早就前来抢占位置。呼朋唤友,带上简易桌椅、野餐装备、照明灯带等,围坐一起,在远离城市的喧嚣的天幕下,找到生活的惬意。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休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深圳而言,逐步提高的绿地覆盖率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露营将进一步走进大众的生活。在露营火热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爱护自然生态,成了人们的必修课。
明湖城市公园保留了原生的荔枝林与生态系统,丰茂的疏林为周边生物提供栖息之所的同时,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景点——荔林幽境和观鹭台。在原生态荔枝林中体验自然野趣,又可以欣赏到湿地鸟类的生机盎然。
公园内优良的水质、丰美水草和各种鱼虾资源,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安家,其中包括被誉为“城市环境的测试师”的鹭鸟。站在星辰云台可以看见成群的天鹅、绿头鸭和鸊鷉等在湖面觅食、嬉戏,这里成了鸟类的栖息之地,也成了光明区的“观鸟圣地”。
设计依托突出的山水田园特色基底,以休闲运动为主导,连接了生态、人文和艺术,打造兼备生态科普与艺术创意内涵的精品综合性城市公园。
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空中廊道为媒介,营造和谐空间。通过行走和探索,穿越于树梢间,用声、色、形、香、味、触全感官游览,全方位、多维度观赏自然景观。
林冠云桥:蓝色桥面,白色栏杆,俯瞰是与湖面相互映照的蓝环,让人想到了蓝天白云。
园内的观鸟台、生态广场和湿地科普等科普空间,使公园变身成为孩子的户外课堂,传递着生态文明理念和自然博物知识。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生态中亲近自然,培养探索精神,赋予了公园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注:本文由芦苇景观整理编辑,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