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眼下,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绿茵如被。时光流转间,农牧民依然在这片热土上辛勤劳作,但是近几年农民耕作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以前无暇耕种的90多亩地如今铺满绿色,地交给集体管了,自己只负责滴灌就可以了。”经棚镇常善村已年过60岁的张文忠说,他将耕地交给了经棚镇农业发展联合会统一开展耕种防收,闲时养了30头牛,现在年收入十多万元。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小农户省心又挣钱的同时,也让生产方式悄然改变,促进着现代农牧业发展。近年来,内蒙古把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加快健全便捷高效、覆盖农牧业生产全环节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区各类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1.9万个,服务总面积达1.14亿亩次,服务小农牧户91.8万户。
地处黄河“几字弯”顶端的达拉特旗,属于北纬40度玉米黄金种植地带,有近200万亩优质农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140万亩。
“近些年,旗里提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5万亩。要解决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达拉特旗农牧局局长张永飞说。2019年,中化现代农业公司与达拉特旗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随后,中化农业MAP达拉特旗技术服务中心于当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该中心经理张帅介绍,中心能为周边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规模化种植农场提供全程专业种植服务,主要针对玉米、马铃薯、牧草等,服务内容含良种筛选、植保服务、农机服务、土壤改良、灌溉服务等。
“以前,土地自己种地,种子、化肥都得自己买,还要雇人浇水、打药,现在全由服务中心完成,每亩只收420元服务费,玉米亩产还增加了,每亩地多挣了200元。”达拉特旗蒙汉种养合作社理事长白永为告诉记者。
今年,内蒙古将“为农牧户提供全链条、全环节农牧业社会化专业服务”列入民生实事清单。内蒙古农牧厅制定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八条意见等6个政策文件,出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种植服务规范》等1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上线运行数字化监管平台。在全区5个旗县、20个乡镇、100个嘎查村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行动,积极总结社会化服务典型模式,基本形成了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现代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内蒙古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1.4亿元,既鼓励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提供前沿技术服务,也支持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发展壮大。支持211个农服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带领3.3万小农牧户搭上现代农牧业“快车”。支持90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居间服务,把小农牧户组织起来,统一对接社会化服务主体,帮助7.8万小农牧户有效降低了成本。支持201个村组在乡镇牵头下成立联合会、社管会,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在不改变农牧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集中连片为农户提供“田保姆”服务。
近日,鄂托克旗查干淖尔嘎查的牧民乌拉发现家里的牛食欲不振,随即拿起手机打开“牧掌柜”App与镇里的兽医进行远程网络视频诊疗并申请线下出诊,不一会儿“动物120”的诊疗车就来了。
“牧掌柜”App是一款“网络看诊”的互联网数据平台,也是鄂托克旗实行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得力助手”,平台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动物春秋集中强制防疫、远程兽医专家坐诊指导、动物各种疫病的诊断与治疗等,辖区范围内的兽医都入驻了“牧掌柜”App,养殖户可以第一时间与兽医取得联系并制定治疗方案,让动物疾病治疗更便捷。
线上问诊、线下出诊,牲畜诊疗“一站式”服务只是鄂托克旗创新兽医社会化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2020年,鄂托克旗成立兽医社会化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优势重组,目前已形成了“政府扶持引导+企业主导+科研院所支撑+合作化运行+多元一体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提供购买服务。该中心将原有的公益性兽医服务与市场经营性兽医诊疗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近年来,内蒙古一方面聚焦保障粮食安全,针对烘干、保鲜、仓储、冷链等薄弱环节,推动社会化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培育产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2.8万个、运销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816个、加工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009个,有效提升了社会化服务对农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围绕乳、肉、草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社会化服务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拓展。积极引导服务主体开展饲草料三级储运、畜禽改良、药浴防疫、托管代养等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在3个旗县开展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在47个牛羊养殖大县(旗)推广“1+N”订单式、“公司+农户”打包式、“诊疗+防疫”拓展式和“病死畜处理+有机肥生产+动物防疫”三位一体式等4种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小农牧户多元化服务需求。
去年以来,通辽市通过优质高效增粮、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重点支持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在政策资金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市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面积238万亩,带动全市“吨粮田”面积260万亩以上。“各项目区吸引种植大户、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规模化经营主体700个以上,采取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方式,实行统一耕种防收,推进了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玉米等作物增产提质增效。”通辽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内蒙古创新发展“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模式,结合“吨粮田”创建,集成应用先进技术装备,集中连片推行北斗精准种植技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绿色统防统治等高效集成服务,促进单产提升主推关键技术落地。目前,全区“吨粮田”面积达到763.5万亩,粮食单产达到755.5斤/亩。
同时,内蒙古创新发展“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行高标准农田“一村两作区”“整建制托管”等经营方式,实现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3年底,全区服务面积1000亩以下的主体达到1.4万个,服务1000~5000亩的4917个,服务5000亩以上的504个。201个村推行“统种共富”经营模式,由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五统一”服务,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益”、农牧民“增红利”,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
内蒙古农牧厅厅长郭占江表示,内蒙古下一步将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示范行动,结合粮食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庭院经济等,打造100个社会化服务创新示范基地,培育1000个社会化服务创新示范主体,以点带面,引导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加快推进。引导各类主体提升社会化服务质量,因地制宜探索关键环节的多种服务和组织形式,健全便捷高效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内蒙古打造成全国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先行示范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